二次注浆控制管片上浮方法 由于本标段基本处于全断面硬岩地层中,管片上浮发生的几率非常大;因此,采取措施让管片和**部的围岩很快连成一个整体,利用围岩的约束力来有效控制管片上浮是解决的有效途径。用二次注双液浆可在管片与围岩之间形成结块,在同步注浆的浆液未凝固之前,双液浆凝固的结块镶嵌在管片和围岩之间,已达到控制管片的上浮的目的。双液浆选用水泥浆和水玻璃,二次注浆的压力控制在 2.5 bar以内,浆液凝固时间调整在 20 s 左右。 用二次注浆防水、堵漏方法 根据隧道里漏水情况选择合适的注浆机、浆液和注浆压力,浆液凝固时间一般控制在60-120s;用水灰比 1∶1 的水泥浆,注浆压力控制在2.5bar以内。 二次注浆控制地面沉降施工方法 根据本标段地层情况,拟采用双液浆注浆。双液浆注浆时,注浆压力控制在 2.5 bar 以内,在硬岩里控制沉降,建立止浆帷幕,用水灰比 1∶1.2 的水泥浆液把双液浆的凝固时间调整到 2023s,止浆帷幕建好后,停止 10 min 后,开始用凝固时间比较慢(凝固时间在 35 min)的液浆填充满止浆帷幕中间的空隙,注浆压力控制在 2.5 bar 以内,当注浆压力大于 2.5 bar 时停止注浆。注完浆后封孔,封孔时浆液凝固时间调整到 15s,注完 50 kg 水泥,关掉注浆泵。 二次注单液浆的水灰比取 1∶1 或 1∶1.2。二次注双液浆配比必须适应注浆目的和注浆条件。根据水泥和水玻璃性能来确定双液浆配比。水玻璃的用量由注浆中需要浆液初凝的时间确定,在二次注浆前将进行浆液配比试验。建议利用双液注浆泵或双液注浆机来进行。 防水、堵漏提高隧道抗渗能力:盾构隧道成形之后,由于同步注浆不饱满或因浆液凝固体积收缩,管片背面形成空腔,在富水层里,地下水会在此汇集形成水囊,如果管片止水条松动或止水条处混凝土开裂掉块,形成渗水通道。水囊里的水就会从渗水通道进入隧道,即造成隧道渗水。通过二次注浆,用浆液完全填充空隙,把水囊缩小或消灭,使管片背面的空隙水压减小,可有效控制渗水,达到防水目的。 二次注浆的目的:完全填充管片背面空腔控制地面沉降 同步背后注浆结束后,浆液在凝固的过程中会有 1.4左右的体积收缩,还有因浆液发生流失,在管片背面会形成空腔。由于空腔的存在,此处地层易发生坍塌变形,随围岩松动范围扩大,会引起地面沉降、隧道上浮。用二次注浆及时填充管片背面的空腔,使地层没有发生变形的空间,有效地控制地面下沉、隧道上浮。